强夯及强夯置换在复合地基处理方面的归纳
(1)地下水位是影响强夯加固效果的重要因素地下水位低的地基土,强夯加固效果好;地下水位高的地基土,强夯加固效果相对较差。因此,在高水位地区进行强夯处理地基时,最好采取降水措施使地下水位处于预期的加固深度以下或直接变更为强夯置换方式。
(2)地基土的类型是强夯加固能否适用的关键对于粗粒土以及非饱和的黄土、粉性土和砂性土,强夯加固处理效果相当显著。对于饱和的粘性土其加固效果不理想,且尚有争议。对于这类地基土,当采用强夯处理时,可采取强夯置换的方式效果更为显著
(3)夯击能是强夯及强夯置换工艺中决定加固深度的重要指标。夯击能是指对地基土施加能量的统称,包括单击夯击能和夯击次数。研究与实践表明,单击夯击能基本上决定了强夯加固的有效范围,夯击次数则主要在于提高有效范围内的加固效果。
(4)强夯及强夯置换加固处理粘性土特别是饱和粘性土均需要合理的间歇时间,没有间歇时间反而引起高饱和土地基的各项指标检测结果不能满足设计要求。
(5)根据dk 1 235 815~ 806.3强夯效果不佳主要原因是地质条件不适合进行强夯加固,且施工时连续夯击又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加固效果。dk 1 235 460~ 495段强夯前后标贯平均击数和地基土的比例界限pn提高30%,锥头阻力和侧壁摩阻力分别提高7.75%和17.21% 。高饱和粘土和填土地基适宜采用强夯置换法加固处理。
(6)利用billam公式法和费香泽室内试验模型公式法所得有效加固深度与实测结果较接近,建议采用上述两种方法作为类似土类的强夯加固有效深的计算方法。强夯时加固的有效深度为7 in,强夯置换时加固的有效深度为6 in。
(7)地下水位以上的孔隙水压力在夯击过程中其孔隙水压变化较大,夯后约5~7 d基本消散完成。
(8)强夯加固对地基的物理指标影响甚微,加固前后指标变化微小。
(9)建议强夯前地面铺一层0.5~1.0 in碎石垫层,以扩散夯击能,并加大地下水位与地表的距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