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强夯法目前已发展到地基土的大面积加固,深度可达30 m。在饱和无粘性土的情况下,可能会产生液化,在夯击过程中,土体的瞬时沉降可达几十厘米,土中产生液化后使土的结构破坏,土的强度下降到小值,随后在夯击点周围出现径向裂隙,成为加速孔隙水压力消散的主要通道,因粘性土具有触变的特性,使降低的强度得到恢复和增强。另外,强夯后所导致砂性土的液化,能够降低地基在未来地震作用下的液化势。虽然地基土的密度增加不多,但却能减少在未来地震作用下发生液化的可能性。 强夯法在实践中已被证实是一种较好的地基处理方法之一,该方法的提出是在第十届国际土力学和基础工程会议上。具体说明了强夯法的发展程度,该法可适用于深度30 m范围内的大面积地基土的加固。如果操作环境为非饱和土,则压密可达到实验室的击实试验效果。如果操作环境为饱和无粘性土,反应过程中可能有液化效应,其效果亦有相关报道和试验佐证。同爆破法或者是振动法的反映过程类似。在对杂填土的过程中运用强夯法是非常有效的,尤其是需要破坏土质的结构,构造因孔隙水压而诞生的排水通道时,效果尤其显著。
在具体的工程施工当中,不管是怎样的复杂土质,一旦施加夯击,必定造成地基的剧烈反应以至沉降,这种现象在粒性土质下,尤为明显。国际上认为,渗透性极小的饱和细粒土质,在评估其沉降范围时务必要考虑其孔隙水的排出能力。传统意义的固结理论中,我们把这当作是必要充分条件。因饱和细粒土质自身渗透性低的特质,决定了孔隙水无法及时排出,在瞬间荷载作用时,未必能立即引起巨大沉降效果。 有关数据表明,土壤中的有机物分解反应,造成微气泡增加,据实际测算,第四纪土的含气量约在1%~4%之间,在实行强夯法的过程中,气体体积减小,孔隙压力下降,每次总体积可下降40%。 强夯法实行过程中,土体的受压不断增加,因此气体的体积不断收缩。从数据上看,土面的沉降度与夯击的力度是成正比的。知道气体的体积下降能力接近于零时,土面沉降基本不会再有所变化,此时孔隙水在受压的情况下,水压与液化压达到一定比例,此时液化压力转化为覆盖压力,最终这个数值达到100%,土面介于正常和液化的临界点。这时的能量值,学术上则称之为饱和能量值。原本的吸附水转化为自由水,伴随着土面强度的不断下降,达到饱和,破坏土起的重塑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