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及夯后检测六之三-九游会真人
技术文章

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及夯后检测六之三-九游会真人

发表时间:2016-07-20 15:54

本篇小夯为大家推述强夯法地基处理设计及夯后检测的具体设计参数: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与间隙时间、加固范围的确定。

夯点布置和夯点间距

夯点布置是否合理与夯实效果有直接的关系。夯点主要根据基底平面形状进行布置,有时也考虑土性条件和施工工艺:

1)对于大面积场地或基础面积较大的建(构)筑物地基,可按正方形插点法或等边三角形或圆形布置。

2)对于条形基础可采用点线插档法或等腰三角形布置。

3)对于工业厂房按柱网点夯法布置。

4)对砂性土和强夯挤淤可采用排夯法布点(夯印彼此搭接200 ~300mm) 。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建筑物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决定。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设计处理深度的1 /3~1 /2,且不宜小于3m。

夯击点间距的确定,一般根据地基土的性质和要求处理的深度而定。规范规定,第一遍夯点间距一般取夯锤直径的2.5~3.5倍。对于细颗粒土,为便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夯点间距不宜过小。当要求处理深度较大时、夯击能高时,第一遍的夯点间距更不宜过小,以免夯击时在浅层形成密实层而影响夯击能往深层传递。此外,若各夯点之间的距离太小,在夯击时上部土体易向侧向已夯成的夯坑中挤出,从而造成坑壁坍塌,夯锤歪斜或倾倒,而影响夯实效果。

超孔隙水压力消散与间歇时间

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速率与土的类别、夯点间距等因素有关。由粗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强的地基,夯击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瞬间即可消散,可连续夯击。而由细颗粒土组成的渗透性弱的地基,超孔隙水压力消散需要时间,即两遍夯击之间的间歇时间。所以间隔时间取决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有条件时在试夯前埋设孔隙水压力传感器,通过试夯确定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从而决定两遍夯击之间的间隔时间。一般要求夯击所产生的超孔隙水压力消散达到70%以上的时间为间歇时间,渗透性差的黏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2~3周。

对砂性土,孔隙水压力的峰值出现在单点夯击完成后的瞬间,消散时间只有2~4min,故对于渗透性大的砂性土,两遍夯间的间歇时间很短,可连续夯击。对有效加固深度在地下水位以上时,对于含水量小于塑限的各种地基土,两遍强夯可连续施工,建议间歇2~3d,对含水量大于塑限的各类地基土应通过强夯试验孔压监测确定合理的间歇时间。对粘性土,由于孔隙水压力消散较慢,当夯击能逐渐增加时,孔隙水压力亦相应叠加,其超孔隙水压力的消散时间一般为3~4周,故对于渗透性较差的粘性土地基,间隔时间不应少于3~4周。目前国内有的工程对粘性土地基的现场埋设袋装砂井(塑料排水板或施工工程中进行真空强排水施工) ,以便加速超静孔隙水压力的消散,缩短间歇时间。有时合适的安排施工流水作业,也可实现两遍强夯的连续施工。

处理范围

由于基础的应力扩散作用和抗震设防需要,强夯处理范围应大于建筑物基础范围,具体放大范围可根据建筑结构类型和重要性等因素考虑确定。对于一般建筑物,每边超出基础外缘的宽度宜为基底下设计处理深度的1/2~2/3,并不宜小于3m。对可液化地基,根据现行国家标准《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的规定,扩大范围应超过基础底面下处理深度的1/2,并不应小于5m;对湿陷性黄土地基,尚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湿陷性黄土地区建筑规范》gb50025有关规定。

相关资讯

九游会国际娱乐 copyright © 2006-2016 湖北弘楚基业建设工程有限公司 九游会真人的版权所有 强夯施工、强夯报价找弘楚强夯

网站地图